一間正對公園的咖啡館,難免令人聯想到《六人行》(Friends)影集中的重要場景「Central Perk Cafe」,雖然作為公眾場合,卻它乘載了主角一行人在一段歲月中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笑靨淚眼,近乎構成他們共享的另一個家。

每個書寫年輕的故事,不分時代總有個年少輕狂的場域,不只Central Perk、《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中也有MacLaren’s Pub,以及小說《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大男孩小吃店」(Big Boy)、乃至於中國白話文運動的代表作品《未央歌》的「米線大王」。

其實「Central Perk」具備雙關意義,字面上指向同樣坐落曼哈頓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同時,「perk」一詞可譯作「使高興」、「紅利」和「用滲濾壺煮咖啡」,集咖啡的本質和作用於一身。

眼尖的人可能會發現,上述提到的作品中,《壁花男孩》的原文書名也使用了「perk」這個單字。直譯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是滑稽的「作為一名邊緣人的紅利」,卻又直搗全書核心。

對身邊一些朋友而言,它是青春指南、命運共同體般的存在,年歲增長重讀絕非索然無味,看到的深度層次反倒更進一步。推薦給任何年紀的朋友,這本值得從國中開始翻了又翻又買原文帶進大學宿舍輾轉搬過各種租屋然後出社會的著作。

「邊緣咖啡Perk & Cafe.」的店名承接了這層意義,即便你在台北曾是局外人,也會因為時間逐漸泡進這城,咖啡廳本是默默的與共,某天你會意識到它早已在自身生成紋理。希望華陰街壹站和未來懷寧街二店的幾處氛圍,也在各位無論怎麼樣結局的故事之間,佔據一個小小的篇幅。